400-184-6868
400-184-6868
时间:2023-04-10 10:09:51
baet365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状况与真实情感的关注,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怜悯。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对媒体过度介入带来的法制新闻娱乐化倾向、功利化追求,以及一些法制新闻记者自身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缺失等原因,在法制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为了突出法制新闻的故事性、娱乐性和卖点,对人文关怀有所忽略甚至缺失的情况。法制新闻报道在发挥法制信息传播、法制预警引导等功能的同时,更要为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社会,担当一定的启蒙、教育作用甚至创造人文氛围。因此,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这不仅是记者的良知,更是媒体的责任。
(一)记者不能保持感情平衡,欠缺理性,在报道中大量使用极富个人情感的用语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媒体要有正义感,记者的文笔要犀利,富有冲击力。这使得一些记者在写作上会大量使用贬义性语言,甚至出于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憎恨,肆意抒发个人情感。例如在关于“案”的报道中,很多媒体都选择了“恶魔”“校园杀手”“云大屠夫”“怪僻”等贬义词语,把一个存在心理障碍的农村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天生的“杀手”形象。
法制新闻报道中,一些采编人员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不惜侵犯他人隐私,以此来制造所谓的“猛料新闻”。例如有的媒体在报道“邱兴华案”时,有意描写邱兴华年轻时候如何追求他现在的妻子何冉凤,猜测何冉凤如何被死者熊某调戏,还有意透露邱兴华自传里的某些隐私性的细节。邱兴华杀死10人,固然有罪,但他和他的家人也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不应过分揭露他人隐私,以增加媒体的卖点。
大众媒体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客观公正的同时理应体现人性的关怀,有着自己善良的立场。法律是无情的,但并不与报道中渗透的人性关怀相抵触。某媒体报道过一篇法制专题报道,讲述某城市一名7岁小孩因在机动车道上未靠边行走,被汽车撞倒,酿成惨剧。其父与司机及所属单位打官司,法院做出了不予赔偿的判决。而该媒体报道的新闻标题为《7龄童走路违章被撞死法院判决:白撞》,任何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标题毫无人情味。baet365官方网站
新闻伦理要求媒体在自由报道的同时,必须尊重人们的善良心理,一切过于细节化的残忍、色情描述,都和这一要求格格不入,不应传播犯罪的手段和方法,对犯罪的细节和过程的详细描述,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犯罪人的学习资料,应该保守和尊重个人的隐私。
例如在某媒体曾发表的新闻报道中,对“汉阴血案”的现场作了详细描述,同时也报道了警方围捕战略的变化。有关“汉阴血案”的报道,该媒体至少在几个方面存在不妥:一是过于残忍地描述案发现场,这在客观上传播了血腥暴力;二是披露了举报人和警方协助者的详细情况,这不利于保护案件相关人员的安全;三是披露了警方的工作细节,可能产生泄密的后果。
法制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媒体为迎合受众和追逐经济利益,以及部分法制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水平较低,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后果。
(一)法制新闻记者过度的感情用语对人文应有之义人的尊严造成伤害
媒体对罪犯嫌疑人使用“杀人狂魔”“罪大恶极”“魔头”等一系列贬义性语言和贬义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闻媒体的正义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共鸣,但是毕竟气愤不可以代替文明,感情不可以代替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和违法犯罪人员,法律自然会加以惩处,而媒体把充满“正义感”的报道建立在对犯罪嫌疑人和违法犯罪人员个人尊严的侵犯和名誉的诋毁上时,这种“正义感”的报道则是缺乏理性的人身攻击甚至是谩骂,是对个人权利的不尊重。这会使他们有机会重新踏入社会时,更加困难或无法为社会所接纳。某些媒体滥用贬义词汇的一时痛快,不仅对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员的名誉构成侵害,而且还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这些人冷漠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法制新闻对相关隐私的曝光,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改造,给犯罪嫌疑人及其亲人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媒体通过过度揭露隐私,包括对犯罪嫌疑人及违法犯罪人员的特写镜头,对他们的亲属、友邻不加保护地曝光,对犯罪过程的详细描写等,虽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但却是以牺牲媒体的理性报道和人文关怀为代价的。个人隐私的过度揭露,不但加剧了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人员及其家属、友邻的痛苦,而且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命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冷落和温情的缺失。baet365官方网站
人是新闻传播的主体,要保障所采写的新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首先是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包括高尚的情操、坚守良知、baet365官方网站维护公平与正义、理性等等。现在,媒体过分强调的传媒人素质往往多注重技术层面的,譬如采编技巧、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其实,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如何表现,同样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兴衰。《南京晨报》主编秦继东先生曾撰文指出:“报纸不应只是冷漠地传播信息,在新闻的方向上应融入人文的观念。”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违背法律规定是最危险的,法律专业知识是从事法制新闻报道的必要条件。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不少记者在“有罪推定”、侵犯隐私时无所顾忌,对案件当事人的个人权力,漠然视之,出现种种让人贻笑大方的错误。因此,在法制新闻报道上我们不能做“法盲”,必须知法,懂法。这也是加强媒体自身素质建设的需要。同时,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内在构架之一,缺乏理性必然会导致法制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无论是媒体出于“义愤”的贬低攻击,还是藐视客观的人情冷漠,都是源于某种情绪和利益的非理性的报道。因此,作为媒体的从业者,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必须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人文空间,而不是用自己的感性去激起社会的浮躁情绪。
一方面,媒体要明确定位,冷静报道,慎防越权造成媒体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另一方面,媒体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新闻传媒肩负着引导大众和教育大众的责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新闻传媒受市场利益的驱使,为了追求亮点而欠缺理性思考,造关怀的缺失。媒体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从受众的长远需求、长远利益出发,挖掘信息文化的人文内涵,注重人的价值,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作者单位:广西工人报社)